评论关闭
培训课程名称:“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
评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
0
发布时间:2019-12-09 浏览数:1604

CgAGe1w1p8uATfXjAAGIXS9Gmoo167.jpg

  “三确认”的内容

  1.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

  其含义是本工序的操作者必须用图纸、标准等对上道工序流转下来的材料和部品进行质量确认。如果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应作好记录,并把不合格品返回上道工序。只有完全合格,才可进行本道工序的操作,否则,前者的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完全由本道工序操作者负责。

  2.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

  操作者必须在加工前确认本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关技术要求、加工设备、工装及有关加工条件参数,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要求操作,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确认自己的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经品质保证人员处理后再进行操作,不允许抛开图纸只凭经验进行操作,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要进行质量确认。

  3.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零部件完成后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转到下道工序。用同一把量具进行测量,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改正,不得将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对不合格品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拟定对策,预防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这种质量确认法,与传统质量管理的“互检”法比较相似,不同的关键点在于,传统的“互检”只是挑出别人的毛病,与己并无关系。而这种确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使质量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者肩上,通过相应的考核,真正实现责任与利益的统一。转入加工的确认点是连带责任的开始,也是对自我确认的肯定。就其实质来讲,它是国有企业自检、互检经验的再发展,是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再体现,是工艺纪律松懈教训的再纠正。这三条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并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和习惯,却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育和实践过程。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律保障机制

  1.组织结构及职能

  为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组织机构中没有设置质量检查部门和专职检查人员,而是设立品质保证部门,从而使生产员工从根本上消除了依赖思想,真正在员工思想中树立起“我就是质量的主体”“我对质量负全责”的认识。同时,由于每位员工都要身兼生产员工和检查员二职,因此,也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而品质保证人员的职能,从单纯的事后检查向监管、总结、指导的职能转化,并延伸到品质开发。对于不良品的出现,他们同一线工人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会诊、分析,从各个环节和要素中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规律、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指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问题的再发生,并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素质和质量意识以及品质保证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的能力。

  涉及到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各部门的职能是:

  品质保证部:是对全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确认的权威部门。从原材料、零部件人厂,生产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点,到产成品的全过程,对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分析、指导、改进。

  资财动力部:负责确保加工设备完好、计量用具准确。

  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工艺规程、工艺纪律、加工工艺、技术要求等的技术支持。

  2.建立健全完善的工艺标准、工艺纪律、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要进行“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其前提是要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是完善工艺标准和管理制度。只有生产现场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完善(不仅要规定干什么,而且要规定怎样干和干到什么程度)的标准、制度,才能保证质量“三确认”的有的放矢和有效执行。

  制定标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由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草拟标准,并邀请执行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同时将该标准在实践中予以考验,检验各方面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执行人员对标准的正确理解,有效调动执行标准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为达到标准而努力,同时,也可通过执行人员的参与,吸取好的实践经验,防止标准的规定脱离实际,难于执行,从而增加标准的可行性。

  质量责任制明确地规定了现场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与员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使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

  3.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开展“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要求员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检查者,同时还要承担现场的部分管理职能,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支适应现场工作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A.培训形式多样化、效果高效化。根据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训,适应开展“三确认”的岗位需求。如:进行出国培训、每日上岗培训、集中培训、有针对性的外培等。

  B.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超前培训。根据生产变化、新产品投入等,提前进行岗位需求培训。

  C.主管培训部门协调,需求部门具体操作。公司人事培训部门依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负责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由各部门执行,并协调和监督培训工作,各责任部门分管各自的各项培训工作,从而掌握培训的重点及深度。

  D.换岗培训。为确保上下道工序间的有效确认,实行了工序间的换岗培训,即确保了“三确认”的有效实施,又实现了一人多能。

  4.建立质量记录及规范流转形式

  根据员工自主确认的特点,以品质保证部和制造部相结合的方式,在各不同工序合理设置了适合各岗位特点的质量记录。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分别设立了员工确认、班长确认、课长确认等确认等级。根据信息的不同,形成了记录的随机流转、部内自主保存、品质保证课保存等多种流转方式。

  5.建立严格、有效的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

  严格、科学的考核管理,使员工充分感觉到质量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真正使上、下工序之间形成“生产商”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实施各工序之间的生产交接,产品买卖,自产废品、自己买回的方式,就是从人本的根源进行变革。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手法。内在激励包括危机教育、岗位互换等等,外在激励可设立标兵员工、合理化提案奖、月度质量奖、出国培训等。现场各班组和个人都在品质管理中进行月度考核打分,对于优秀者给予特别质量奖,并颁发质量优秀红旗,插在其工位上,作为对员工质量工作的精神嘉奖和肯定。

  6.建立持续改进的管理职责

  不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持续改进的素质,是公司品质保证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员工在生产过程“三确认”中出现的问题,品质保证部门通过综合分析,从技术标准、加工方法、设备工装、原材料等诸方面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帮助、指导员工实施质量改善和提高。在管理上,品质保证部门通过综合汇总生产各环节中反馈的质量问题,应用统计方法、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监督与考核、开展改善提案活动、QC小组活动、ZD零缺陷小集团活动等,对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三确认”进行总体控制与考核,从而不断地促进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的完善与提高。同时通过实施品质开发工作,品质保证部门自身也在不断实施和改进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工作。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10-60217218

微信公众账号